“冷门职业”走出更多技能大师


殡仪服务员、遗体防腐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这些公众眼中的“冷门职业”,是民政社会事务领域具有传统特色的职业,是更好履行民政基本社会服务职能的第一资源和人力支撑。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社会事务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和能力持续提升,人才成长环境逐步优化,在提高康复辅助器具助老助残能力、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凸显。

政策支持

管行业必须管人才

殡葬服务和康复辅具技术,因行业的特殊性,公众认知较少,社会关注度低,是人们眼中的“冷门职业”,但却事关人民群众“逝有所安”的民生福祉,关系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功能障碍者的生活质量。

面对社会事务领域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速度滞后于社会需求增长的现状,民政部坚持管行业必须管人才、管业务必须管人才,在推动出台社会服务行业有关政策文件时,都把人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2016年2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专业服务人才培养”;

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康复辅助器具从业人员职业分类、国家职业标准、职称评定政策等;

2018年,民政部等4部门印发《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2019年,民政部联合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增设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等社会服务产业相关专业点;

2021年,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健全殡葬领域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这些政策文件,服务民政中心工作,契合现实需求,指导社会事务领域的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我国有殡葬服务从业人员十余万人,康复辅助技术服务人才数万人。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支撑着民政基本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履行。

职业发展

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

李传福是上海首批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之一,最近,他正忙着为社区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的客户做回访工作。“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让需求和产品逐步契合,让老年人生活更舒适。”李传福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康复辅具的重要性。但是,康复辅具种类繁多,普通民众如何挑选、怎么使用还是一道难题。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就是根据功能障碍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参与能力及使用环境等因素,综合运用康复辅助技术产品,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咨询、转介、评估、方案设计、应用指导等服务的技术人员。2020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16个新职业,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7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颁布施行。这项国家标准,是由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等单位编制,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等单位审定,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批准颁布的。这一国家标准的施行,为规范从业者职业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方向、指导职业技能评价提供了依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范围内共有31家单位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开展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这一职业发展体系建立的过程,凸显了民政部门为加强社会事务领域人才建设所作出的努力。近年来,通过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民政部门不断加强社会事务领域职业技能标准建设。2019年,修订发布了矫形器装配工、假肢装配工最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制定发布了殡仪服务员、遗体防腐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4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2年,颁布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社会事务领域职业发展体系逐步优化。

以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社会事务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如,民政部推动部管社会组织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申报成为首批可面向全国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机构,开展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等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辽宁、云南等省殡葬行业协会,在省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申报为省本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开展殡仪服务员、遗体防腐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等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成为湖南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为在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发挥。

培养培训

注入人才“活水”

4月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第42届中国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暨国际福祉机器博览会上,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康复工程学院展位的一张校友照片墙,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孟含(2012届,全国技术能手);

李锐(2010届,全国技术能手);

黄水根(2002届,民政部技能大师);

万小军(2007届,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王晓磊(2001届,民政部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57个毕业班,2000多名康复辅具技术人才,14位全国技术能手、民政部技能大师,让人不禁感叹:真是康复辅具人才的“黄埔军校”!

作为民政部直属院校,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承担着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建成了康复辅助技术、现代殡葬管理等高水平专业群。近年来,学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创新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式等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机制,让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

像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这样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主渠道主阵地。截至2023年底,民政部门在8所高职院校设立殡葬专业,12所高职院校设立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专业,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事务领域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需要滔滔不绝的源头活水,更需要延绵不断的技艺传承。2016年以来,民政部组织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先后分四批认定43个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民政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创新、技能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技能大师带徒传技,培养青年技术技能人才骨干。

社会支持,是社会事务领域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殡葬协会、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提升殡葬服务、康复辅助技术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如中国殡葬协会开设现代殡葬改革与服务培训班、殡仪礼仪与会场布置实操培训班、全国现代公墓建设培训班、全国遗体整形修复培训班等,年培训规模约3000人次。社会支持为民政社会事务领域培训了业务骨干、行业能手和专业人才,助力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褒扬激励

锤炼民政能工巧匠

今年3月6日至9日,江苏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南京举行。图为公墓管理员竞赛项目选手在进行祭奠服务模拟考试。(摄影/黄天宇)

“请问是逝者家属吗?我是此次为你们服务的第一公墓的管理员3号。”3月7日上午,江苏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葬赛项现场,来自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的选手林仁龙开始了祭奠服务模拟考试。

“通过比赛,我向评委们展现了日常工作中,用温馨服务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的一面。”时隔4年再次站在省赛的舞台上,林仁龙还是觉得有些紧张。

林仁龙是2020年江苏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也是“江苏省技术能手”。那一年,江苏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都获得了“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这是对我们专业能力的一种认可,也激励我们做到极致。”林仁龙坦言。

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原因,社会事务领域技能人才往往被贴上了“伺候人”的标签,职业认同感偏低。特别是殡葬从业者,由于大众存在对死亡的禁忌,常常被避而远之。而建立良好的褒扬激励机制,就有了调动技能人才工作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民政部门积极举办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打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通道,对各级民政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的选手按规定授予相应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同时推荐优秀基层民政技能人才参加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等各级各类评选表彰,增强民政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此外,各级民政部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民政领域技术能手的先进事迹,向社会展现新时代社会事务领域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和动人风采,提升基层民政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基层民政技能人才干事业、比贡献的热情。

此外,民政部门还支持和鼓励各级民政服务机构健全薪酬管理机制,建立与服务质量、职业技能等级、工作年限挂钩,符合社会事务领域行业特点、体现特殊岗位劳动价值的薪酬激励制度,树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价值导向,用有效的激励杠杆激发基层民政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